石化集團化工熱電公司肩負化工園區能源保障使命,錨定“安全生產、保障供應、服務園區”目標,以“精細管理、精心操作、精益生產”為核心抓手,實現穩定保供和能效優化的協同增效,服務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。
一、精細管理 織密“園區能源調控 + 園區防汛監測”雙網
公司緊扣“蒸汽——電力協同供應”核心需求,以精細化管理打通安全與效能關鍵節點。
1.能源調控精細化。聚焦自動電壓控制(AVC)系統與蒸汽管網調控聯動,細化“AVC點表”參數管理。不僅對發電機母線電壓、無功功率等電氣指標實時值、目標值精準配置,更同步關聯化工園區蒸汽負荷變化,通過AVC系統自動調節發電機勵磁,既保障電網電壓穩定在最優區間,又避免因電力波動影響蒸汽輸出壓力。上半年累計降低無功損耗約8%,為化工企業連續生產筑牢能源基礎。
2.防汛監測精細化。針對雨季強降雨頻發、園區排水管網復雜的特點,將防汛監測納入精細管理體系。依托電氣監控管理系統(ECMS)與分散控制系統(DCS),增設潛水泵、廠區排水管網及園區排水接口的液位、流量實時監測模塊;搭配紅外熱成像儀對電纜溝、化工輔機配電室、蒸汽管道支架基礎開展“立體式巡檢”,排查防汛隱患多處,確保電氣設備與防汛設施零帶病運行。
二、精心操作 守牢“園區能源調控+園區防汛應急”雙線
生產運行以“精準供應園區負荷、精細防控防汛風險”為保障準則,兼顧蒸汽能源保供與安全底線,落實各項規章制度。
1.日常操作精準化。值班人員緊盯 DCS 系統內 “機組負荷、主蒸汽溫度、壓力、化工循環水泵電流、除氧器水位” 等核心參數,實施 “秒級監控 + 動態調整”;針對園區化工企業晝夜蒸汽需求波動,精準執行負荷調節指令,確保蒸汽壓力穩定在1.0-1.5MPa區間,上半年化工蒸汽供應保障率達100%。同時嚴格落實“巡檢標準化”,加密對鍋爐、汽輪機、發電機等設備的巡檢頻次,重點排查軸承溫度、潤滑油位、蒸汽管道法蘭密封性等隱患點,提前發現并消除設備異常,避免非計劃停機造成的園區蒸汽斷供風險。
2.防汛應急規范化。防汛關鍵期同步執行 “園區防汛特巡制度”,遇降雨天氣每2小時核查一次各雨水收集池液位、排水管網通暢性,重點檢查化工輔機配電室防水密封性、蒸汽管道支架基礎沉降情況;常態化開展“電氣設備進水處置、蒸汽臨時切斷、防汛應急供電”實戰演練,提升突發情況處置能力,確保汛期園區能源供應“不斷檔、不打折”。
三、精益生產 深挖“園區能源調控 +園區防汛應急”雙潛力
化工熱電公司立足化工園區保供使命,從設備運維、技術改造、成本管控三方面發力,實現“保供、防汛、降本”協同推進。
1.設備運維精益化。推行“狀態檢修+化工設備專項維護”模式,通過在線監測數據精準判斷發電機、蒸汽鍋爐等主設備健康狀態,將傳統“定期按需檢修”轉為“定期復查檢修”,上半年減少不必要檢修項目。同時針對園區防汛需求,提前完成潛水泵、排澇電機全面檢修,對廠區排水管網與園區管網銜接段開展“清淤 + 防腐”專項作業,更換老化閥門,確保防汛設施“隨時能用、用之有效”。
2.技術改造節能化。實施鍋爐疏水泵改造、化工蒸汽管網保溫優化、輔機循環水泵變頻調速改造等項目,機組發電煤耗同比下降,蒸汽管網熱損耗降低,為企業減少蒸汽成本支出貢獻力量。
3.成本管控精細化。對備品備件(如蒸汽閥門、循環水泵密封件)采購、庫存、領用實行“全流程核算”,嚴控非生產性支出,上半年生產環節成本顯著降低。同時優化防汛物資管理,按需儲備防汛沙袋、應急照明、蒸汽臨時封堵工具等物資,避免冗余庫存,實現 “能源保供有力度、成本控制有精度、防汛保障有深度”。
當前,化工熱電公司上下圍繞“保供降本”核心目標持續發力,在前期“三精”管理基礎上,進一步落地技術優化與設備升級組合措施。通過AVC系統深度優化提升電壓調控精度、加裝無功補償裝置減少電能損耗、淘汰高損耗老舊設備降低運維成本,多管齊下推動無功損耗率逐步降低,切實將管理效能轉化為生產實效。未來,將持續深化“三精”管理體系,以更嚴的安全標準、更實的執行舉措,不斷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經濟性,為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、高效的能源支撐。